1999年7月31日19:30,北京音乐厅将推出一场“合唱500年———外国经典合唱音乐会”,这是“拥抱新世纪系列合唱音乐会———巴罗克室内合唱团1999-2000系列合唱音乐会”中第一场,演出:巴罗克室内合唱团,指挥:英国作曲家、指挥家尼克·史密斯(NickSmith)。另外,将特邀著名合唱指挥家吴灵芬教授与尼克·史密斯联合执棒。
这场音乐会精选了西方合唱音乐500年来里程碑式的作品。从文艺复兴时期吟咏世俗情爱、时露幽默机锋的英国牧歌,到开启了后世亨德尔、巴赫等大师音乐之路的16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———帕莱斯特里纳的《经文歌》,到巴罗克大师亨德尔的不朽之作《加冕赞美歌》,到晚期浪漫派名家福莱的《安魂曲》,直到20世纪大师斯特拉文斯基朴素真挚、传统东正教风格的《圣母颂》,都是我国合唱舞台上难得听到的作品。
福莱是法国晚期浪漫派的重要作曲家,上承弗兰克,下启德彪西、拉威尔,对法国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福莱有“法国的舒曼”之称,歌曲创作占有重要地位。他的歌曲具有明澈、平衡、沉穆的品质,令人想起古希腊艺术的精神。
福莱的《安魂曲》作于1887年,是一首富于沉静悼念情绪的优美作品,极为感人。“我的安魂曲并不过分表现对死亡的恐惧,而是视其为永恒安息。我把死亡看成一种幸福的得救,一种迈向更好境地的渴望,而不是走向未知的不祥境地……难道没有必要考虑到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吗?在我的安魂曲,也许我需要摆脱常规的形式……我希望做某种新的东西。”这就是福莱描述他的安魂曲的言辞。在安魂曲中,福莱给传统形式以新生命。不同于古典主义(莫扎特《安魂曲》)的阴沉和浪漫主义(柏辽兹《安魂曲》)的狂暴,他赋予他的安魂曲以精巧和克制,和死亡弥撒的焦虑不安形成对比。
《安魂曲》是福莱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具有线条的纯净、长而起伏的旋律语汇和和声的雅致,而它的单纯与节制并未削减其宏伟与力量。